close
忽焉思散,若有所得:
 
執行『世界最大的專案管理』
 
在開始的時候,先提一個佛經中釋牟尼佛的事例:
一日佛陀帶著弟子經過一堆枯骨,佛陀看了看,便停了下來,跪下身並行五體投地之禮。弟子阿難詢何因由?佛陀回答:在累世之前,祂們曾是我的至親好友;今世,他們因苦難身亡,曝屍荒野,讓我心生不忍;所以,對他們行禮。
 
為何,我會提這個例,在佛教的觀念中,一個重點就是輪迴。但祂卻不是佛教獨有的觀念。
所以,中土大乘佛教教義中,茹素的其中之因,就是,人都會對今世某些人事物產生眷戀,可能對往生的至親而言,妳可能是他最大的眷戀;在離不開的情形下,祂可能投身任何一個妳身邊的生物,在妳身邊徘徊不去。大至牲畜、貓犬寵物,小至螞蟻、飛蛾或跳蚤。所以,不殺生,是對它們無比的敬意。
 
當然在現今觀念中,這些可能都是無稽之談。但在換個角度而言,祂代表了一個人生的態度。
 
在RUP的專案觀念中,我們知道,沒有什麼最完美的專案。但讓專案成功的大前提卻都是以Iteration(疊代)模式推行,可以讓專案項目的能力推展至極限。
人生何嘗不是如此,一開始生命的投入應該是有一個主題,那是我們生命投注進來的目標,可能是帶著天命而來,那個天命的專案,在往生的時刻,他尚未完成。所以,今世的結束,不代表來世專案的目標就此結束。
我們也是如此,我不知我前世是如何的一個人,妳或許知道妳前世是個什麼樣的人。
但我們都應該有個生命專案目標,那才是妳此生的目的。
緣盡則緣滅,想跳脫輪迴,得先找出個人的天命是什麼?
結合的緣總是另人刻骨難忘如斯,緣盡卻不是終點。
 
我一直很喜歡席慕蓉的一首詩:一棵開花的樹
    如何讓你遇見我
   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
   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
    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
 
   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
   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
   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
   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
 
    當你走近,請你細聴
   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
   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
   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
   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
    是我淍零的心
    很美的意境,那是緣滅的意境,卻不是生命的終點。物件導向裡的觀點,如何在問題領域中找出本質。本質是什麼?黑格爾的「小邏輯」裡有個說明:本質是自己過去的存在。一般地來講,即是反思的觀點。什麼是反思的觀點,換句一位台灣詩人在描述他夫妻間的關係:「因為風,才感到樹的存在」。簡言之,就是相對性。有了過去,才能找到現在的自己或是以後的自己。所以,我說緣滅不是代表終點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 non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